氨气中毒处理需根据中毒程度和环境采取以下措施:
一、现场急救
-
脱离中毒环境
立即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区域,解开衣领、腰带等束缚物,减少氨气继续吸入。
若环境存在泄漏,疏散周围人群并修复储存设备。 -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呼吸困难者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必要时使用面罩或鼻导管。若出现喉头水肿或严重呼吸道灼伤,需进行气管切开或环甲膜穿刺。 -
皮肤与黏膜处理
脱去污染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皮肤至少15分钟;眼部接触时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15-30分钟。皮肤灼伤可用2%醋酸湿敷或硼酸溶液处理。
二、医疗处理
-
药物治疗
- 抗炎与抗过敏: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甲泼尼龙)减轻炎症反应。
- 支气管扩张:沙丁胺醇、氨茶碱等缓解支气管痉挛。
- 预防感染:庆大霉素雾化吸入或广谱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 解毒与排痰:硫代硫酸钠加速解毒,氨溴索促进痰液排出。
-
支持性治疗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减轻肺水肿,必要时静脉注射维生素C促进解毒。
三、特殊情况处理
-
口服氨水中毒
禁止催吐或洗胃,可口服鸡蛋清、牛奶等润滑剂保护消化道黏膜;若摄入量大,需用稀释醋酸洗胃。 -
眼部灼伤
持续冲洗后使用氯霉素滴眼液预防感染,严重者需眼科专科治疗。
四、后续观察与预防
-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呼吸困难、意识状态等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职业暴露者需加强防护措施,定期检查工作环境通风及设备密封性。
以上措施需在专业医疗人员指导下进行,重症患者应立即送医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