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中毒的治疗以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为主,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以下为临床常用药物及使用原则,需严格遵医嘱:
一、核心治疗药物
-
糖皮质激素
- 作用: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肺水肿和呼吸道损伤。
- 用法:短程足量使用(如甲泼尼龙、地塞米松),需监测感染风险。
-
支气管扩张剂
- 作用: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
- 用法:雾化吸入或口服,适用于呼吸困难患者。
-
利尿剂
- 作用:减轻肺水肿(如呋塞米)。
- 用法:静脉注射,需监测电解质平衡。
-
呼吸兴奋剂
- 作用:改善通气功能(如山莨菪碱)。
- 用法:静脉注射,适用于呼吸抑制患者。
二、辅助治疗药物
-
抗组胺药
- 作用:缓解过敏反应(如氯雷他定、苯海拉明)。
- 适用场景:皮肤瘙痒、红肿时使用。
-
胃黏膜保护剂
- 作用:中和胃酸,保护黏膜(如铝碳酸镁、硫糖铝)。
- 适用场景:误服氨水或需长期用药者。
-
抗生素
- 作用:预防继发感染(如头孢类、庆大霉素)。
- 用法:合并细菌感染时使用。
三、注意事项
-
禁用药物:
- 无证据支持皮质激素以外的抗炎药(如非甾体抗炎药)有效。
- 避免口服药物加重呛咳,严重呼吸道损伤者需气管插管。
-
紧急处理:
- 立即脱离污染环境,冲洗皮肤/眼部(硼酸水或清水)。
-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
总结
氨气中毒需综合药物与支持治疗,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利尿剂是核心药物,但具体用药需根据中毒程度(轻度/重度)和症状(肺水肿、感染等)调整。切勿自行用药,应立即送医并配合专业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