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治疗
- 休息与饮食
- 保证孕妇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 饮食以低盐、低脂、优质蛋白为主(如瘦肉、鱼类、蛋类),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1-1.2g/kg,同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严重水肿时需严格限盐(≤3g/d)和水分。
二、对症治疗
- 水肿
- 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缓解水肿,但需注意避免血容量不足。
- 蛋白尿
- 可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减少蛋白尿,但需评估胎儿风险。
- 低蛋白血症
- 严重时静脉输注白蛋白或血浆,配合利尿剂改善症状。
三、药物治疗
- 糖皮质激素
- 首选泼尼松或甲泼尼龙,可减轻炎症反应,但需注意妊娠期用药安全。
- 免疫抑制剂
- 如环磷酰胺或环孢素,仅在病情严重且其他治疗无效时谨慎使用,需评估胎儿风险。
- 抗凝治疗
- 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形成,降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四、产科处理
- 孕期监测
- 密切监测血压、尿蛋白、肾功能及胎儿发育情况。
- 终止妊娠时机
- 若病情稳定且胎儿成熟(通常妊娠36周左右),建议终止妊娠;若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胎盘功能不良、胎儿生长受限),需提前终止。
- 分娩方式
- 优先选择经阴道分娩,若存在产科并发症或病情不稳定则行剖宫产。
五、注意事项
- 定期产检:每2-4周复查尿蛋白、肾功能等指标。
- 及时干预:若出现严重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恶化,需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 多学科协作:需肾内科与产科联合管理,确保母婴安全。
提示: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制定,患者应严格遵医嘱并保持良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