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治疗原则
-
分虚实论治
- 实喘(新发或急性发作):以祛邪为主,常用清肺化痰、降气平喘法。如风寒犯肺可用三拗汤;痰热郁肺用麻杏石甘汤;痰浊阻肺则选苏子降气汤加减。
- 虚喘(久病或反复发作):以扶正为主,侧重补肾固本。常用补骨脂、枸杞子平补肾阴阳,或用生脉饮、金匮肾气丸补肺纳肾。
-
治法特色
- 截断疗法:针对新发实喘,快速控制病情,防止转为久喘虚喘。
- 冬病夏治/冬令进补:三伏贴温肾纳气(如补骨脂、仙灵脾),三九膏方滋阴温肾(如熟地、黄精),减少冬季发作。
- 理气活血:久喘兼血瘀者,加青皮、丹参等改善气滞血瘀。
- 健脾化痰:痰多者配茯苓、薏苡仁杜绝生痰之源。
二、常用方剂与药物
- 实喘:麻黄汤(风寒)、越婢加半夏汤(痰热)、葶苈大枣泻肺汤(水凌心肺)。
- 虚喘:平喘固本汤(肺肾两虚)、苏子降气汤(上实下虚)。
- 急症:出现喘脱(张口抬肩、汗出肢冷)需急用参麦六味丸、黑锡丹回阳固脱。
三、西医辅助治疗
- 药物: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抗炎药(布地奈德)、祛痰药(氨溴索)缓解症状。
- 氧疗与机械通气:严重呼吸困难时需吸氧或无创通气。
- 控制感染:根据痰培养选用抗生素,如头孢类、喹诺酮类。
四、注意事项
- 生活调护:避免接触过敏原,冬春防寒,夏季避免贪凉饮冷。
- 饮食禁忌:忌生冷、油腻,痰多者慎食甜腻食物。
- 及时就医:喘息加重、不能平卧或出现发绀时,需立即急诊。
五、经典名方参考
- 苏子降气汤:适用于“上实下虚”型哮喘(痰壅气逆、肾阳虚),可降气平喘、温肾纳气。
- 涤痰汤:痰蒙神窍致神志异常时,配安宫牛黄丸开窍息风。
综上,喘证需中西医结合,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兼顾扶正祛邪。具体用药需经中医师辨证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