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性肾损害的处理需结合抗病毒治疗、肾脏保护及对症支持等多方面措施,具体方案如下:
一、抗病毒治疗(核心措施)
-
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
- 使用药物如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奈非那韦等联合方案,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肾脏损害。
- 强化抗病毒治疗可延缓肾功能恶化,甚至逆转部分病理改变,建议作为首选。
-
药物选择与监测
- 优先选用肾毒性较小的药物(如替诺福韦替代品),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病毒载量。
二、保护肾功能
-
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
- 使用ACEI(如卡托普利)或ARB(如缬沙坦)类药物,降低蛋白尿、延缓肾损害进展。
-
控制并发症
- 管理高血压、高血糖及电解质紊乱,必要时限制蛋白质摄入以减轻肾脏负担。
三、免疫调节与抗炎治疗
-
糖皮质激素
- 短期应用可减轻间质炎症和微血管病变,但需警惕感染风险,不推荐常规使用。
-
免疫调节剂
- 干扰素α、利妥昔单抗等用于免疫失衡患者,可调节炎症反应,但需个体化评估。
四、对症支持治疗
-
症状管理
- 高热时物理降温,腹泻用蒙脱石散,焦虑者适当镇静。
- 纠正贫血、营养不良等继发问题。
-
生活方式调整
- 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避免劳累及感染,戒烟限酒。
五、替代治疗与随访
-
肾脏替代治疗
- 终末期肾病患者需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维持生命。
-
长期监测
- 定期评估肾功能、CD4+T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注: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免疫状态、肾功能分期及合并症综合制定,强调多学科协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