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作为灭生性除草剂,其使用需严格遵循安全规范,过量使用会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一、对农作物的危害
-
药害风险
草甘膦对农作物具有内吸传导性,易通过根系吸收并传导至地上部分,导致叶片黄化、枯萎甚至死亡。在果树(如柑橘)中,长期使用可能引发树干枯黄、枝条干枯,严重时整株死亡。
-
抗性产生
长期单一使用草甘膦会诱导杂草产生抗药性,降低除草效率,需频繁重复施药。
二、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
土壤微生物破坏
草甘膦在土壤中会与铁、铝等金属离子结合,降低土壤肥力,导致微量元素缺乏,影响后续作物生长。
-
长期残留问题
部分研究指出,草甘膦可能通过食物链累积,长期残留对土壤生态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三、使用不当的直接危害
-
药害症状
包括叶片失绿、茎秆弯曲、果实畸形等,严重时导致绝收。
-
安全风险
若喷洒不均匀或过量,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过敏反应或神经系统损伤。
四、正确使用建议
-
精准施药
避免喷洒到非目标作物上,防止药害。果树种植区应优先清除地表杂草后再喷洒。
-
轮作与混用
轮换种植可降低抗药性,与磺酰胺类、咪唑啉酮类等除草剂混用可延长持效期。
-
安全防护
佩戴防护装备,避免皮肤接触。喷洒后及时清洗药械,减少残留风险。
综上,草甘膦虽为高效除草剂,但需科学规范使用,过量或不当使用会带来严重后果。建议结合轮作、精准施药等技术,降低风险并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