怔忡是一种中医病症,指的是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它是心悸的一种,常为心悸或惊悸的进一步发展。
怔忡的症状
- 心中悸动不安:病人终日觉心中悸动不安,常伴短气乏力,神倦懒言等症,稍劳尤甚。
- 全身情况较重:怔忡为心悸之重症,病情较重而病程较长。
怔忡的病因病机
怔忡的发病多因平素体质虚弱,心虚胆怯,遇险临危,感受惊恐,使心神不能自主;或忧思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损,不能上奉;或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犯于心,心阳被遏,心脉痹阻。
怔忡的治疗方法
1. 一般治疗
-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气机郁结,对预防和调理心悸怔忡有很大的帮助。
-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防止损伤心脏。
- 饮食调理:饮食应该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可以多食用一些养心安神的食物,如红枣、莲子、百合等。
- 适当运动:增强心脏功能,但要适量,避免过度运动。
2. 药物治疗
- 中药调理:通过服用具有养心安神功效的草药来缓解症状,适用于长期存在焦虑、失眠等情绪问题导致的心悸不安。
- 西药治疗:根据具体病因,如心肌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
3. 针灸治疗
- 体针:取心俞、郄门、内关、通里等穴为主,根据不同证型加减配穴。
- 穴位注射法:取内关、心俞、郄门、厥阴俞等穴,用丹参注射液或维生素B1、B12注射液进行注射。
- 耳针法:毫针刺或揿针埋藏、王不留行籽贴压等。
4. 心理行为疗法
- 心理疏导: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调整对症状的认知和反应模式。
- 认知重构、放松训练等手段帮助患者缓解情绪问题,减轻症状。
注意事项
- 如果心悸怔忡的症状比较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理。
- 治疗心悸怔忡需要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不要自行用药。
通过综合运用上述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心悸怔忡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