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积水形成机制与以下四类病理因素密切相关,不同病例可能由单一或多种因素共同导致:
一、脑脊液循环受阻
- 先天性畸形
胚胎发育异常导致脑脊液通道结构异常,如中脑导水管狭窄、第四脑室闭锁、室间孔闭锁等,阻碍脑脊液流动。 - 后天性梗阻
颅内出血形成的血块、脑膜炎炎性渗出物、肿瘤压迫等因素可堵塞脑脊液循环通路。
二、脑脊液分泌异常
- 分泌过多
脉络丛乳头状瘤等病变可导致脑脊液分泌量超过正常水平,打破产生与吸收的平衡。
三、脑脊液吸收障碍
- 结构发育缺陷
蛛网膜颗粒发育不良或感染后粘连,导致脑脊液无法正常吸收回血液。
四、其他诱发因素
- 颅内感染
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感染性疾病可引发炎症反应,刺激脑脊液分泌增加或形成粘连。 - 颅内出血或创伤
围产期颅内出血、外伤性脑损伤等可能破坏脑组织或形成瘢痕,干扰脑脊液循环。 - 肿瘤占位效应
脑室附近肿瘤(如髓母细胞瘤)直接压迫脑脊液通道,或引起周围组织水肿加重梗阻。
典型临床表现
患儿可能出现头颅异常增大、前囟膨隆、呕吐、嗜睡、视力障碍等症状,病情进展可导致神经功能损伤。早期诊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如头颅超声、MRI),治疗以手术干预为主,包括分流术、肿瘤切除或梗阻解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