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消化道出血的处理需根据出血量、病因及患者状态综合选择治疗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一、一般处理
- 基础措施
- 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降低出血风险。
- 出血量大时需禁食水,待出血控制后逐步恢复清淡饮食(如米粥)。
- 监测生命体征(心率、血压等),评估出血量及速度。
- 补液支持
- 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纠正电解质失衡;必要时输血或输注血浆。
二、药物治疗
- 止血药物
- 使用垂体后叶素收缩内脏血管(适用于门静脉高压)。
- 奥曲肽或生长抑素减少内脏血流,控制慢性出血。
- 沙利度胺用于小肠血管扩张性出血。
- 辅助药物
- 质子泵抑制剂减少胃酸分泌,辅助止血。
三、内镜治疗
- 首选方法:通过结肠镜定位出血点,采用电凝、氩离子凝固术、止血夹或注射硬化剂直接止血。
四、介入治疗
- 对难以内镜止血者,可通过动脉造影定位出血血管,行栓塞术阻断血流。
五、手术治疗
- 适应症:大出血、肿瘤或血管畸形等病因明确且保守治疗无效时。
- 术式:包括肠段切除、血管结扎等。
六、病因治疗
- 针对原发病处理,如抗炎治疗肠道炎症、切除肿瘤等。
注意事项
- 老年、儿童及孕妇需根据个体差异调整方案,优先考虑安全性和耐受性。
- 恢复期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
紧急情况下(如休克、持续大量出血),需立即就医并启动多学科联合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