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蜈蚣咬伤后的处理需结合伤口清洁、毒素中和、症状缓解及必要时的医疗干预,具体步骤如下:
一、紧急处理
- 取出残留毒螯
若伤口处有蜈蚣毒螯残留,应使用镊子小心取出,避免挤压伤口导致毒液扩散。 - 冲洗伤口
立即用肥皂水、小苏打水或3%氨水等碱性溶液反复冲洗伤口,中和蜈蚣酸性毒液。 - 局部结扎(视情况)
若咬伤部位在四肢且伤口明显,可用绷带在近心端结扎,减少毒素扩散,但需每隔15-20分钟松开1-2分钟,避免肢体缺血坏死。 - 冷敷消肿
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伤口,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缓解疼痛和肿胀。
二、后续处理
- 消毒与包扎
用碘伏或过氧化氢消毒伤口及周围皮肤,覆盖无菌纱布避免感染。 - 药物缓解症状
- 止痛:口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
- 抗过敏:若出现瘙痒、荨麻疹,可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
三、需立即就医的情况
出现以下症状需尽快就医:
- 全身反应: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心慌等。
- 局部恶化:红肿扩散、剧烈疼痛持续、化脓等。
- 过敏体质者或儿童/老人被咬后,建议直接就医评估。
四、注意事项
- 避免抓挠或挤压伤口,防止毒素扩散。
-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恢复期避免辛辣饮食。
- 野外活动时穿长袖衣物,减少皮肤暴露,降低被咬风险。
(当前时间:2025年4月1日,以上处理建议综合自2024-2025年最新医疗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