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 CSD),也称为良性淋巴网状细胞增生症,是由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这种疾病主要通过被猫抓伤、咬伤或与猫密切接触后传播给人类。以下是猫抓病的典型症状:
原发皮损
在被猫抓、咬后3~10天内,局部可能出现一至数个红斑性丘疹,疼痛不显著;少数丘疹可能转为水疱或脓疱,偶尔可穿破形成小溃疡。这些皮肤损伤通常位于手、前臂、足、小腿、颜面、眼部等处,由于症状轻微,容易被忽视。
局部淋巴结肿大
抓伤感染后1~2周(有时可达5~60天),大约90%以上的病例会出现引流区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是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初起时淋巴结质地较硬,有轻度触痛,直径大小不一,从1厘米到8厘米不等。约25%患者的淋巴结可能会化脓,偶或穿破形成窦道或瘘管。大多数情况下,肿大的淋巴结会在2~4个月内自行消退,但也有少数情况会持续6个月至2年。
全身症状
全身症状较为轻微,包括发热(体温多低于39℃)、疲乏、厌食、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反应以及体重减轻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脾脏肿大、咽喉痛和结膜炎等。其中,结膜炎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是猫抓病的一个重要特征,有助于诊断。
不常见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虽然少见,但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脑病(如头痛、精神状态改变、癫痫发作等)、慢性严重的脏器损害(例如肝肉芽肿、骨髓炎等)、关节病(关节痛、关节炎等)、结节性红斑以及其他较少见的症状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腮腺肿大、多发性血管瘤和内脏紫癜等。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特别是艾滋病患者或其他免疫缺陷者,病情往往更加严重。
猫抓病还可能导致眼部病变,如视神经视网膜炎、结膜炎或视网膜血管炎症,表现为眼前一过性黑影或中心视力下降,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猫抓病的症状多样,从轻微的皮肤损伤到严重的全身性并发症都有可能发生。尽管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即无需特殊治疗即可自愈,但对于某些患者而言,尤其是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及时就医并接受适当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怀疑自己或家人患有猫抓病,应及时咨询医生以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