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实施方案概述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助力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坚持系统观念,促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
主要目标:
- 建立健全绿色种养循环发展有效机制,推进畜禽粪污就地就近科学还田利用。
- 优化建立县域粪肥还田主推技术模式,示范推广粪肥利用还田面积。
- 促进生产主体种养小循环和区域种养对接中循环,推动实现生态循环和绿色发展。
实施方案要点
1. 制定实施方案
- 结合县域种养实际和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潜力,制定完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重点工作、保障措施和实施进度。
- 细化完善奖补政策,合理测算粪肥还田规模。
2. 构建种养循环机制
- 培育服务主体:建立服务主体考核管理制度,完善准入标准和评价退出机制。对服务主体进行动态调整,无需每年遴选。
- 完善利益链接机制:引导服务主体与种养主体开展多方定价,通过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建立紧密衔接、互利共赢的粪肥还田服务运行模式。
- 集成推广技术模式:围绕主栽作物、粪肥类型和施用方式集成推广轻简高效粪肥还田主推技术模式。
- 优化组织推进形式:充分发挥村集体与合作社的组织推进作用,采取“服务主体+村集体+农户”“服务主体+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模式。
3. 完善奖补政策
- 对专业化服务主体粪污收集处理、粪肥施用到田等服务予以适当补奖支持,具体奖补标准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
4. 加强质量监管和效果监测
- 加大粪肥抽检力度,确保粪肥质量符合要求。
- 健全粪肥还田台账,开展粪肥收集、处理和施用全过程监管。
- 制定效果监测方案,对粪肥还田后的效果进行监测评价。
实施方案实例
广东省2025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实施方案
- 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花钱买机制”原则,稳定扶持、培育壮大一批粪肥还田社会化服务主体,推广成熟有效的组织方式和技术模式。
- 任务目标:2025年在9个县(市)深入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建立绿色种养循环有效机制,集成推广3套以上粪肥还田技术模式,促进有机肥料科学合理使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 重点工作:包括制定实施方案、构建种养循环机制、完善奖补政策等。
其他省份实施方案概览
- 湖南省:湘阴县2024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提出绿色种养循环实施面积10万亩以上,带动县域内粪污基本还田,畜禽粪污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等目标。
- 安徽省:桐城市2023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提出开展粮食作物沼液还田6万亩、堆肥无害化还田4万亩、施用商品有机肥示范0.6万亩等目标。
- 河南省:唐河县2023年度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实施方案,提出有机肥使用面积计划11.7万亩,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等目标。
这些实施方案均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目标明确,措施具体,为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