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胎产后大出血,二胎确实会有一定的危险,但具体情况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以下是详细分析:
-
有再次大出血的风险
- 子宫收缩乏力因素持续存在:如果第一胎产后大出血是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那么二胎时发生子宫收缩乏力的风险仍然存在。比如,产妇本身体质较弱、产程过长、羊水过多、胎儿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等因素未得到改善,在二胎分娩时,子宫可能再次出现收缩不良的情况,进而引发产后出血。
- 软产道损伤未恢复:若第一胎是因阴道壁破裂等软产道损伤导致大出血,虽然经过治疗伤口愈合,但二胎分娩时,产道可能会再次受到撕裂伤。特别是初产时会阴侧切或裂伤较重、伤口愈合不良的产妇,在经阴道分娩二胎时,产道损伤的风险会增加。不过,如果第一胎产后对产道损伤进行了良好的修复和护理,且二胎分娩时采取了合适的助产方式,也可降低这种风险。
- 凝血功能障碍未纠正:部分产妇可能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肝脏疾病等导致的凝血因子缺乏。如果在第一胎产后大出血后,这些原发疾病没有得到彻底治愈,那么二胎时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性依然较高。
-
降低风险的措施
- 孕期管理:有过产后大出血史的孕妇属于高危妊娠人群,在二胎孕期应加强产检,密切关注胎儿的发育情况以及自身的身体状况,包括血压、血糖、凝血功能等指标的监测。同时,要积极治疗可能导致产后出血的基础疾病,如贫血等。
- 分娩方式选择:对于第一胎因产后大出血进行过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如果存在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剖宫产指征,或者经医生评估认为顺产风险较大,那么二胎时可能需要再次选择剖宫产。因为剖宫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阴道分娩导致的产道损伤和子宫收缩乏力等问题。
- 预防措施:分娩前,医生会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制定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案,如准备好有效的宫缩剂、宫腔填塞球囊等。在胎儿娩出后,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阴道流血情况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第一胎产后大出血会使二胎面临一定的风险,但通过科学的孕期管理和合理的分娩方式选择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产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备孕和分娩,以确保自身和胎儿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