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出血是指短时间内人体大量失血的一种紧急情况,其出血量通常较大,可能超过正常月经量的两倍以上。大出血的出血量分级标准一般分为四个等级:
-
一级:失血量小于750ml。在这个阶段,人体可以进行一些代偿,心率一般不会超过100次/分,血压不会出现明显下降。
-
二级:失血量达到750ml以上,在750-1500ml之间。此时会出现失代偿休克的表现,如尿量减少、皮肤苍白、湿冷、心率增快、血压下降。
-
三级:失血量达到1500-2000ml。此时会出现休克中期的表现,如血压明显下降、心率进一步增快,出现淡漠、烦躁等神志改变,以及尿量进行性减少、皮肤花斑。
-
四级:失血量达到2000ml以上。此时患者会出现重度休克,心率明显增快、血压极度下降、呼吸增快,伴有呼吸窘迫、呼吸困难、皮肤湿冷、花斑、尿量减少至无尿、严重的肾功能损害,随时可能发生临床死亡。
不同部位和组织的出血量严重程度的判断也有所不同:
- 妇科系统:产妇在自然分娩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或剖腹产手术后出血量超过100ml,就属于大出血范畴。
- 神经外科系统:出血量超过1200ml,可称为大出血。
- 呼吸系统:咯血量一次超过300ml或每天超过500ml,可称为大量咯血。
- 消化系统: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短时间内失血量超过1000ml,可称为上消化道大出血。
无论何种大出血,第一要务是及时补充血容量,给予输血等治疗,保证血压的平稳,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从而挽救患者生命。如果出现大出血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