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手术治疗(核心手段)
- 根治性手术:切除病变肠段并重建消化道,适用于症状严重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儿。常见术式包括经肛门拖出术、腹腔镜辅助手术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 临时造瘘术:对病情危重或无法立即根治的患儿,通过造瘘缓解肠道压力,待稳定后行二次根治术。
2. 药物治疗(辅助缓解症状)
- 泻药(如乳果糖)软化粪便,肠道动力药(如莫沙必利)增强蠕动,益生菌调节菌群。
- 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3. 日常护理(促进恢复关键)
- 饮食调整:母乳喂养优先,添加辅食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米糊、蔬菜泥),避免高脂高糖。
- 腹部按摩:餐后1-2小时顺时针轻揉腹部,避开脐部,促进肠道蠕动。
- 排便训练:定时排便,便后清洁肛门,避免感染。
4. 术后护理要点
- 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
- 术后禁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注重营养补充(如蛋白质、维生素)。
- 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染,便秘时遵医嘱使用开塞露。
提示:早期诊断(出生后6个月内)和及时手术可显著改善预后。若出现腹胀加重、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