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治疗与饮食调整
- 低蛋白饮食:限制蛋白质摄入(0.6-0.8g/kg/天),以优质蛋白(鱼、蛋、奶)为主,减少代谢负担。
- 控制电解质与水分:
- 低盐(每日<3g)以减轻水肿和高血压;
- 低钾、低磷饮食,避免高钾血症(如香蕉、坚果)和高磷食物(如蛋黄、豆类)。
- 热量保障:通过碳水化合物补充能量,维持正常代谢。
二、药物治疗与干预
- 控制原发病:
- 高血压患者使用ACEI/ARB类药物(如卡托普利、缬沙坦)降压并减少蛋白尿;
- 糖尿病患者需稳定血糖(如达格列净、利格列汀)。
- 缓解症状:
- 利尿剂(如呋塞米)改善水肿和容量负荷;
- 保肾排毒药物(如金水宝、尿毒清颗粒)延缓肾功能恶化。
- 纠正贫血与钙磷代谢:
- 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贫血;
- 补充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防治肾性骨病。
三、替代治疗与并发症处理
- 透析治疗:
- 严重肾衰竭时选择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清除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
- 并发症管理:
- 防治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肾性骨病及高钾血症等。
四、生活方式与中医辅助
- 生活方式调整:
- 戒烟戒酒,避免感染和过度劳累;
- 适度运动(如八段锦、太极),保持情绪稳定。
- 中医治疗:
- 中药内服(如复方α-酮酸片)或外治法(药浴、灌肠)可促进排毒,改善症状。
五、定期监测与个体化方案
- 定期检查肾功能(肌酐、尿素氮)、电解质及血磷水平;
- 根据病情调整饮食和药物,避免自行用药。
提示:慢性肾衰竭需长期管理,早期干预可延缓进展。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结合中西医手段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