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的危害程度与其类型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但总体而言具有显著的全身性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全身性生理功能紊乱
-
代谢异常
肾脏受损会导致代谢废物(如尿素氮、肌酐)蓄积,引发恶心、呕吐、乏力等中毒症状,长期积累会损伤多器官功能。同时,钙磷代谢紊乱可能引发肾性骨病,表现为骨骼疼痛、易骨折。 -
水电解质失衡
肾脏调节能力下降易引起水肿、高血压,并导致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严重时可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二、重要系统并发症
-
心血管系统
长期高血压、血管钙化会增加冠心病、心力衰竭等风险,高血压与肾病形成恶性循环,加速病情恶化。 -
血液系统
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导致贫血,表现为头晕、乏力及机体缺氧,进一步影响器官功能。 -
免疫系统
免疫力下降使患者易感染(如肺部、泌尿系统感染),感染后难以控制且加重肾脏损伤。
三、疾病终末期风险
-
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病进展至终末期需依赖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增加经济负担。 -
尿毒症
代谢毒素无法排出会引发多器官衰竭,需长期透析治疗,甚至需肾脏移植。
四、病程差异与可控性
- 急性肾炎:及时治疗可缓解,危害相对可控。
- 慢性肾病:早期症状隐匿,若未规范管理(如饮食控制、避免肾毒性物质),易发展为不可逆损伤,危害显著。
综上,肾病的危害具有全身性、渐进性特点,其严重程度与早期干预和治疗依从性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