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硬化的药物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合并症综合选择,以下是疗效显著的主要药物分类及作用:
一、核心治疗药物
-
他汀类药物
- 作用: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稳定/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延缓疾病进展。
- 常用药物: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需长期规律服用并监测肝功能。
-
抗血小板药物
- 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中风等风险。
- 常用药物:阿司匹林(每日一次)、氯吡格雷(需遵医嘱调整剂量)。
二、合并症针对性药物
-
降压药物
- ACEI/ARB类(如依那普利、缬沙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压,保护心肾功能。
-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降低心率和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适用于心绞痛或心律失常患者。
- 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血液流动。
-
辅助降脂药物
- 适用情况:针对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者。
- 常用药物:非诺贝特、吉非贝齐等。
三、注意事项
- 个体化用药:药物选择需结合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
- 生活方式干预:低盐低脂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可增强药物疗效。
- 定期监测:包括肝功能、血脂、血管超声等,评估治疗效果及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