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科室选择
被水蛭咬伤后,若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瘙痒或轻微出血,建议优先挂皮肤科就诊。若咬伤部位出现感染症状(如化脓、持续渗液)或全身性反应(如发热、过敏),需挂感染科或急诊科。若水蛭进入鼻腔、阴道等腔道,需立即前往耳鼻喉科或妇科处理。
紧急处理方法
被水蛭吸附时,切勿强行拉扯,可用手掌拍打叮咬部位周围皮肤使其脱落,或用浓盐水、酒精、醋等液体滴在水蛭体表促其松口。脱落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碘伏消毒并包扎。若出血不止或伤口较深,需及时就医清创。
并发症与药物治疗
水蛭唾液中的抗凝血物质可能导致伤口持续渗血,需局部压迫止血。若出现感染,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头孢类抗生素等口服药物,或外用夫西地酸乳膏。过敏者可服用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
特殊部位处理案例
若水蛭钻入鼻腔(如扫墓时接触潮湿环境导致),表现为鼻痒、反复鼻出血,需通过局部麻醉配合专业器械取出,避免自行操作造成残留或加重损伤。类似情况需挂耳鼻喉科紧急处理。
预防与注意事项
扫墓时穿长袖衣裤、高帮鞋,避免赤脚接触泥水或草丛。活动后检查全身皮肤,尤其褶皱处。野外接触生水后及时清洁,若发现体表异常包块或持续不适,尽早就医排查异物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