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户医保报销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参保政策:对脱贫人口中特困人员给予全额资助;对低保对象给予90%定额资助;乡村振兴部门认定的返贫致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过渡期内享受定额资助参保政策,定额资助标准90%。脱贫人口具有多重特殊身份属性的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享受参保资助,不得重复资助。
-
基本医保报销政策:同普通居民的报销政策。
-
大病保险保障政策:在全面落实大病保险普惠待遇政策基础上,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实施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取消封顶线的倾斜保障政策。
-
医疗救助托底保障: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后,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费用给予医疗救助。医疗救助限定在定点医疗机构,严格执行基本医保“三个目录”规定。脱贫人口具有多重特殊身份属性的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享受救助。
-
门诊慢特病救助: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过渡期内乡村振兴部门认定的返贫致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经基本医保门诊慢特病报销后,政策范围内个人年自付部分超过1000元以上的,按70%的比例进行救助,年度救助累计限额不超过2万元。其他脱贫人口逐步调整救助标准,2022年救助比例70%,2023年-2025年救助比例每年下调2个百分点,2026年不再享受门诊慢特病救助。
-
住院救助: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过渡期内乡村振兴部门认定的返贫致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住院救助不设起付线,救助比例80%左右,年度最高救助限额不超过7万元。其他脱贫人口逐步降低救助标准,2022年救助比例80%左右,2023年-2025年救助比例每年下调2个百分点,2026年不再享受住院救助。
-
重特大疾病救助: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过渡期内乡村振兴部门认定的返贫致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经住院救助后,对超过住院救助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自付医疗费用,超出部分按90%比例救助,年度最高救助限额不超过20万元。其他脱贫人口逐步降低救助标准,2022年救助比例90%,2023年-2025年救助比例每年下调2个百分点,2026年不再享受重特大疾病救助。
-
一站式结算:脱贫人口就医时执行一站式结算。
以上政策可能会随着时间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建议关注当地相关部门发布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