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处理指南
以下是针对小儿发烧的分步骤处理方案,结合体温分界、物理降温和药物干预等方法:
一、体温分界处理原则
-
体温<38.5℃时
- 物理降温为主:减少衣物和被子,避免过度包裹;用温水(32-34℃)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促进散热。
- 辅助措施:使用退热贴敷额头或太阳穴,保持室温在25-27℃并通风。
-
体温≥38.5℃时
- 药物降温:遵医嘱使用退热药,如布洛芬(6个月以上适用)或对乙酰氨基酚(3个月以上适用)。
- 特殊注意:频繁呕吐或脱水患儿慎用布洛芬;12岁以下禁用尼美舒利。
二、物理降温具体方法
- 温水擦浴:温湿毛巾擦拭四肢、腋下、肘窝等部位,每次5-10分钟。
- 补充水分:多饮温水、清淡汤水或电解质液,预防脱水。
- 其他方式:可尝试温水泡脚或短时温水浴(避免受凉)。
三、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剂量与年龄:严格按体重和年龄计算剂量,避免超量。
- 联合用药:若合并细菌感染,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
- 禁忌症:退热药不可频繁交替使用,间隔至少4-6小时。
四、生活调理建议
- 饮食清淡:提供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小米粥、蔬菜汤。
- 保证休息:减少活动,充足睡眠促进恢复。
- 监测体征:定时测量体温,观察精神状态、呼吸频率等。
五、需就医的情况
出现以下症状应立即就诊:
- 持续高热不退(>3天)或反复发热。
- 精神萎靡、呼吸急促、抽搐或寒战。
- 伴随严重呕吐、腹泻或皮疹。
特别提醒:避免使用酒精擦拭降温,可能引发中毒;切勿自行滥用药物或“捂汗”退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