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求肺结核筛查是防控结核病传播的重要措施,具体要求如下:
一、筛查对象
-
新生入学筛查
-
幼儿园、小学及非寄宿制初中新生需进行肺结核密切接触史询问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
-
高中及寄宿制初中新生需增加胸部X光片检查,重点地区或学校可同步开展PPD试验。
-
大学新生普遍需进行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和胸部X光片检查。
-
-
教职工筛查
- 所有教职工(含临时工)均需进行胸部X光片检查,可疑症状者需进一步检查。
-
特殊情况筛查
-
转校生、插班生等需按新生流程筛查。
-
有肺结核病例的学校需扩大筛查范围至同一教学楼和宿舍楼师生。
-
二、筛查方法
-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
-
用于检测结核感染,强阳性者需进一步检查。
-
5岁以下接触者优先采用IGRA检测。
-
-
胸部X光片检查
- 结合症状、PPD结果及IGRA阳性者进行,异常者需转诊至定点医疗机构。
-
其他检测
- 部分学校可能要求痰液培养或γ-干扰素检测(IGRA)。
三、筛查流程
-
初筛
- 通过问诊了解症状、密切接触史,进行PPD试验。
-
复筛与确诊
- 强阳性者或X光片异常者需进行胸部X光片或CT检查,确诊后转诊治疗。
四、注意事项
-
时间安排
- 入学筛查需在开学前完成,最晚不超过开学后一个月。
-
结果处理
- 检测结果需及时反馈给学校,阳性者需接受隔离治疗并佩戴口罩。
-
宣传教育
- 学校需通过讲座、宣传栏等方式普及结核病知识,提高师生防护意识。
五、政策支持
-
国家及地方卫生健康部门要求将肺结核筛查纳入学生及教职工常规体检项目。
-
部分城市(如重庆、北京)通过线上平台实现筛查信息管理。
通过以上措施,学校可有效早发现肺结核患者,降低传播风险,保障师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