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总工会经费管理办法主要涉及经费的收入、支出、预算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的详细介绍。
工会经费收入
会费收入
基层工会会员按照全国总工会规定的标准(本人工资收入的5‰)向所在基层工会缴纳的会费。
会费收入是基层工会经费的重要来源,确保会员按规定缴纳会费有助于维持工会的正常运作。
拨缴经费收入
建立工会组织的单位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依法向工会拨缴的经费中的留成部分。拨缴经费收入是基层工会经费的重要保障,单位按规定拨缴经费有助于工会有足够的资金开展各项活动。
上级工会补助收入
基层工会收到的上级工会拨付的各类补助款项。上级工会补助收入可以弥补基层工会经费的不足,支持工会开展特定活动和项目。
行政补助收入
基层工会所在单位依法对工会组织给予的各项经费补助。行政补助收入为基层工会提供了额外的资金支持,确保工会能够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其他收入
包括投资收益、资产盘盈、固定资产处置净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和利息收入等。其他收入为基层工会提供了多样化的资金来源,增加了经费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工会经费支出
职工活动支出
包括职工教育、文体活动、宣传活动、劳模疗休养活动、会员活动等的支出。职工活动支出是工会服务职工的重要方式,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维权支出
用于补助职工和会员参加互助互济保障活动等其他方面的维权支出。维权支出体现了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责,通过提供经济支持和法律援助,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
业务支出
包括培训费、会议费、专项业务费等,用于工会自身建设和业务工作。业务支出是工会提升自身能力和效率的重要保障,通过培训和会议提升工会干部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资本性支出
用于工会建设工程、设备工具购置、大型修缮和信息网络购建等支出。资本性支出是工会长期发展的基础,通过投资固定资产提升工会的服务能力和设施水平。
预算管理
预算编制
基层工会应按照《工会预算管理办法》的要求,将单位各项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确保工会经费合理使用的重要手段,通过编制和执行预算,控制经费开支,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预算审批
基层工会经费年度收支预算需经同级工会委员会讨论通过和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审查同意,并报上级主管工会批准。严格的审批程序确保了预算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增强了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监督与检查
内部监督
基层工会应建立健全经费监督制度,自觉接受会员和上级工会的监督,定期向会员公开财务报告。内部监督机制确保了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增强了会员的信任和支持。
外部审计
定期接受上级工会和审计部门的审计,确保经费安全、合规使用。外部审计是对内部监督的重要补充,通过第三方审计机构的专业审查,进一步保障经费使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安徽省总工会经费管理办法通过明确经费收入来源、规范经费支出范围、强化预算管理和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了工会经费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监督。这些措施不仅增强了工会的服务能力和凝聚力,也提高了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