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诊负责、三级查房等18项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18项核心制度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的规范,旨在保障医疗安全与质量。以下是具体内容及要点:
一、首诊负责制度
-
定义 :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负责患者全程诊疗管理,诊疗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均需履行此职责。
-
要求 :
-
明确诊疗各阶段责任主体
-
保障诊疗服务连续性
-
做好医疗记录以追溯医疗行为
-
转诊超出诊疗范围的疾病
-
二、三级查房制度
-
定义 :住院期间由科主任领导下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评估病情、调整诊疗方案。
-
要求 :
-
明确各级医师决策权限
-
工作日每日至少查房2次,非工作日1次
-
术者需在术前术后24小时内查房
-
三、会诊制度
-
定义 :当疾病超出本科室诊疗范围时,需组织相关科室会诊讨论。
-
要求 :
-
及时转诊并说明病情
-
会诊后明确诊疗方案
-
四、分级护理制度
-
定义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三级,实施差异化的护理服务。
-
要求 :
-
明确各级护理标准
-
定期评估调整护理级别
-
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
-
定义 :保障24小时医疗响应,明确班次职责及患者交接流程。
-
要求 :
-
建立交接班日志
-
突发情况及时报告
-
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
定义 :针对复杂疑难病例组织多学科讨论,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
要求 :
-
定期开展讨论
-
记录讨论结果并实施
-
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
定义 :对生命体征不稳定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实施紧急救治。
-
要求 :
-
建立急救小组
-
必要时立即转诊至ICU
-
八、术前讨论制度
-
定义 :手术前由医疗团队讨论手术方案、风险及应对措施。
-
要求 :
-
记录讨论内容
-
术后24小时内复盘
-
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
定义 :患者死亡后组织讨论,分析诊疗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
要求 :
-
严格保密患者信息
-
形成书面讨论报告
-
十、查对制度
-
定义 :诊疗过程中对患者身份、药物、设备等关键信息进行核对。
-
要求 :
-
三查七对原则
-
建立核对记录档案
-
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
定义 :手术前对患者身份、手术方案、麻醉状态等核查,保障手术安全。
-
要求 :
-
术者、助手、麻醉师共同参与
-
记录核查结果
-
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
定义 :根据手术风险分级管理,制定手术权限和流程。
-
要求 :
-
明确分级标准
-
定期评估调整
-
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
定义 :对新技术、新项目进行评估审批,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
要求 :
-
成立评估小组
-
跟踪术后效果
-
十四、危急值报告制度
-
定义 :监测生命体征等关键指标异常时及时报告并处理。
-
要求 :
-
明确报告流程
-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
十五、病历管理制度
- 定义 :规范医疗文书书写,保障诊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