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联合工作机制与常态化打击
2024年底至2025年初,河南金融监管局、公安厅等多部门联合发布通告,明确将“代理退保”黑产纳入常态化打击范围,要求全省联动整治相关乱象,保护消费者权益并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各地监管部门通过强化跨部门协作,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包括对非法获取个人信息、诈骗等行为的刑事追责。
二、法律责任的明确与强化
-
刑事责任认定
- 非法获取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依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可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
- “代理退保”黑产若涉及敲诈勒索、诈骗或非法经营等行为,司法机关将按相应罪名追责,涉案人员需承担民事赔偿及刑事责任。
-
行政与民事追责
- 违规开展退保业务的组织或个人可能面临市场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包括广告禁令和网络信息清理。
- 因黑产活动造成消费者或金融机构经济损失的,相关方需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三、消费者保护与风险提示
-
合法维权途径
- 消费者应通过保险公司官方渠道、12378投诉热线或“金融消费者保护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等正规途径解决纠纷。
- 监管部门强调不得参与伪造证据、恶意投诉等违法行为,否则可能被追究连带责任。
-
风险防范措施
- 警惕“全额退保”“快速理赔”等虚假宣传,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及资金损失。
- 退保可能导致保障中断、保费上涨或拒保风险,需谨慎决策。
四、行业与监管协同措施
-
保险公司职责
- 保险公司需加强内部信息安全管理,防止客户数据泄露,并通过报案、诉讼等方式配合公安机关打击黑产。
-
网络与广告监管
- 禁止发布“代理退保”相关虚假广告,网络平台需清理违法信息,违者由网信、市场监管部门查处。
五、举报与监督渠道
消费者或机构发现“代理退保”黑产线索时,可通过以下途径举报:
- 公安机关:涉及威胁恐吓、诈骗等犯罪行为的案件线索;
- 金融监管部门:违规开展退保业务的举报;
- 网信部门:属地网络平台传播违法信息的举报。
以上规定综合了2024年至2025年的最新政策动态及司法实践,覆盖法律追责、消费者保护、行业协同等多维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