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叶斑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主要影响大叶黄杨、金边黄杨等品种,其症状表现如下:
一、症状特征
-
病斑形态与颜色
-
初期在嫩叶或老叶上出现黄色小斑点,逐渐发展为黄褐色、灰褐色或灰白色的不规则形斑片,直径通常为2-10毫米。
-
病斑边缘隆起且深褐色,常伴黄色晕圈,中心呈灰白色或黄褐色,表面密布黑色小点(子座或分生孢子)。
-
-
病斑发展与后果
-
病斑可扩展至整个叶片,导致叶片枯黄脱落,严重时连成一片,形成秃枝。
-
若感染持续,新梢、叶背及芽鳞也可能受累,引发叶片皱缩、扭曲或萎缩。
-
二、发病规律
-
侵染源与传播 :病菌以菌丝体或子座越冬,孢子通过风雨传播,次年春季气温回升时活跃。
-
环境因素 :高温多雨、通风不良、排水不畅等环境条件易加重病害。
三、防治措施
-
农业管理
-
冬季清除病落叶并焚烧或深埋,减少侵染源。
-
栽植时选择健壮植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避免过度密植。
-
-
化学防治
-
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并烧毁,或喷洒1%波尔多液4-5次,间隔7天。
-
严重时使用50%多菌灵500倍液等杀菌剂,连续喷施2-3次,间隔10-15天。
-
-
生物防治
- 结合介壳虫、蚜虫等害虫的综合管理,减少病害传播媒介。
若发现病害初期症状,应及时处理并改善环境管理,避免病害扩散导致植株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