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昏迷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需特别注意清洁范围、口腔内组织、舌的位置以及预防并发症。以下是详细的注意事项。
清洁范围
牙齿和牙龈
昏迷患者的吞咽功能受损,口腔内容易积聚食物残渣和细菌。口腔护理时需清洁牙齿、牙龈、颊部、舌面和硬腭。清洁范围应包括口腔内所有可见部位,以减少细菌滋生和口腔感染的风险。
口腔干燥
昏迷患者常出现口腔干燥,需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口腔湿润剂保持口腔湿润。保持口腔湿润有助于预防口腔黏膜干燥和溃疡的发生。
检查口腔内组织
牙齿和牙龈
检查牙齿有无松动、脱落,假牙是否牢固,有重度活动的牙齿应拔除。松动或脱落的牙齿可能误吞导致窒息,及时拔除可预防此类风险。
口腔黏膜
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破溃、出血、溃疡等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黏膜损伤可能导致感染和疼痛,及时干预有助于患者康复。
舌的位置和呼吸管理
舌后坠
昏迷患者常在姿势不良或肌肉松弛时发生舌后坠,影响呼吸,需定期翻身和使用口咽通气道。舌后坠可能导致呼吸道梗阻,影响患者生命体征,需密切监测和干预。
口咽通气道
在舌后坠时,使用口咽通气道可以保持气道通畅,同时定期翻身以维持气道通畅。口咽通气道是维持昏迷患者呼吸的重要工具,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预防并发症
口腔感染
使用消毒过的器具,确保操作者手部卫生,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是预防口腔感染的关键。
口腔黏膜损伤
动作要轻柔,避免使用过硬的工具,选择温度适宜的漱口液。轻柔操作和适宜的温度有助于减少口腔黏膜损伤的风险。
窒息
操作前后清点棉球,每次擦洗时只能夹一个棉球,操作结束后认真检查口腔内有无遗留物。棉球遗留可能导致窒息,严密操作可预防此类意外。
为昏迷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需注意清洁范围、口腔内组织、舌的位置以及预防并发症。通过轻柔操作、适宜的温度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可以有效保持患者口腔清洁,预防感染和呼吸道梗阻,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存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