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起诉流程及费用如下:
一、起诉流程
-
诉前准备
-
收集病历资料(如诊断书、手术记录、费用清单等)并复印,要求医院封存相关文件。
-
咨询专业律师,明确医疗过错认定依据(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八条)。
-
可尝试与医疗机构协商或申请调解,协商不成则进入诉讼程序。
-
-
提起诉讼
-
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需包含原告身份证明、被告主体证明、诉讼请求及事实理由。
-
缴纳诉讼费用(如案件受理费,金额≤1万元按50元收取)。
-
-
法院受理
- 法院审查起诉材料,7日内决定是否受理,符合条件的发放受理通知书。
-
庭前准备
-
双方提交证据清单,法院组织庭前会议确定鉴定事项(如医疗过错鉴定)。
-
鉴定期间,患者需向鉴定机构提交《陈述书》,明确医疗过错细节。
-
-
开庭审理
-
法院安排开庭,双方进行法庭调查、辩论,可能涉及医疗行为合法性、因果关系等核心问题。
-
鉴定结论将作为审理重要依据。
-
-
判决与执行
- 法院作出裁判文书,送达后进入执行阶段,患者可申请强制执行。
二、费用说明
-
诉讼费用
-
按照《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计算,金额≤1万元按50元收取,超过部分按比例递增。
-
包括立案费、公告费、鉴定费等,具体以法院通知为准。
-
-
其他费用
-
律师费:根据委托合同或政府指导价收取,一般不超过诉讼标的额的4%。
-
鉴定费:由申请方承担,费用标准因机构而异。
-
交通费、住宿费:因就医、诉讼产生的合理费用可一并主张。
-
三、注意事项
-
时效性 :医疗纠纷诉讼受3年诉讼时效限制,需在损害发生后及时起诉。
-
证据保全 :复印病历时同步录音,防止证据被篡改。
-
责任类型 :优先主张医疗过错责任,避免因证据不足导致败诉。
建议患者尽早委托专业律师,制定个性化诉讼策略,以提高维权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