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审批流程图(2025年综合版)
以下流程综合了全国多地的优化措施及通用审批框架,适用于房建、市政、工业等常见类型项目,按阶段划分如下:
一、前期阶段(立项与用地规划)
-
投资决策
- 政府投资项目需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完成立项审批;社会投资项目需办理企业投资备案或核准。
- 同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节能审查等专项评估(部分项目可并行办理)。
-
用地规划
- 通过“多规合一”平台完成用地预审及选址意见书核发。
- 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并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二、设计阶段(方案审查与施工图设计)
-
方案设计审查
- 提交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涉及文物、交通、水务等领域的需同步完成专项审查(如交通影响评价、水影响评价)。
- 部分地区推行“设计方案联合审查”,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多部门并联审批。
-
施工图设计
- 施工图需通过第三方机构审查,低风险项目可适用告知承诺制或豁免审查。
- 采用BIM技术实现“二维+三维”图纸融合,推动设计成果标准化归档。
三、施工许可阶段
-
施工许可核发
- 提交施工许可申请材料,部分地区支持分阶段办理(如基坑、主体工程分阶段许可)。
- 通过“工程审批小程序”实现材料提交、进度查询等“掌上办”功能。
-
配套服务同步
- 水电气暖网联合报装通过“市政报装一件事”专窗办理,外线工程实行并联审批。
四、竣工验收与产权登记
-
联合验收
- 住建、规划、消防等部门联合开展验收,低风险项目实行“验登合一”,同步完成竣工备案与不动产登记。
- 推行“多测合一”,整合规划核实、房产测绘等环节,避免重复测绘。
-
档案移交
- 设计、施工、竣工图纸通过数字化平台归档,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
差异化审批模式
-
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
- 主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10个工作日(工业/仓储类6个工作日),实行智能审批与远程勘验。
-
政府投资项目
- 需额外完成可研批复、初步设计审查等环节,审批链条较长但全程纳入系统计时监管。
优化措施与技术支持
- 数字化管理:全面应用电子证照、远程视频勘验及智能大模型辅助审查,实现审批数据共享。
- 流程监控:将技术审查、专家评审等环节纳入系统计时,严控超期审批。
通过上述流程,各地已将工程审批时限压缩30%以上,并通过“一网通办”平台提升协同效率。具体操作中需结合项目类型及地方政策调整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