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司法鉴定标准是确保鉴定结果科学性、客观性和法律效力的核心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样规范
-
采样机构要求
必须由司法部门认可的机构工作人员进行,确保专业性和规范性。
-
采样方法与样本
-
口腔脱落细胞(试子)是最常用且无创的方法,适合被鉴定人。
-
样本需在无菌条件下采集,避免污染。
-
-
现场管理
采样现场需拍照留存,被鉴定人及检材均需附照片。
二、程序合法性
-
委托手续
需由司法部门或相关单位办理委托手续,确保鉴定启动合法合规。
-
身份验证
被鉴定人需提供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等身份证明材料。
-
知情同意
需获得被鉴定人及检测人的书面知情同意,保障隐私权。
三、结果可靠性
-
准确性要求
鉴定结果需与参考样本高度一致,误差率需控制在极低水平。
-
客观性与完整性
表述必须客观公正,避免主观偏差;需对所有样本进行全面分析,确保结果完整。
-
置信区间
亲子鉴定结果通常设定99.9%的置信区间,即“亲缘概率”范围。
四、法律效力
-
适用范围
仅适用于诉讼活动(如户籍、移民、刑事案件等),个人自费鉴定无法律效力。
-
结果应用
司法亲子鉴定结果可作为法庭证据使用,个人鉴定结果仅用于私人用途。
五、其他要求
-
样本运输与存储 :需符合生物安全规范,防止样本损坏或丢失。
-
加急服务 :部分机构提供加急服务,但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
以上标准需严格遵循《司法鉴定程序规则》及相关司法解释,任何程序违法或样本问题都可能导致鉴定结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