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云平台监管法规是确保金融行业云计算服务安全、合规运行的重要法律基础。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监管法规:
-
《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规范 技术架构》(JR/T 0166—2020)
- 技术架构要求:规定了金融领域云计算平台的技术架构要求,涵盖云计算的服务类别(如IaaS、PaaS、SaaS等)、部署方式(私有云、团体云、混合云等)、参与方、架构特性、架构体系等内容。
- 适用对象广泛:适用于金融领域的云服务提供者、云服务使用者、云服务合作者等。
-
《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规范 安全技术要求》(JR/T 0167—2020)
- 基本要求:提出通用性和基础性的安全要求,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均应满足,包括机房安全、网络安全、设备安全等基础硬件安全,以及资源抽象与控制安全、数据安全、安全管理功能、服务能力等。
- 扩展要求:针对团体云提出的扩展性要求。
- 增强要求:从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金融用户的前瞻性需求入手提出的增强要求。
-
《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规范 容灾》(JR/T 0168—2020)
- 容灾能力等级划分:将应用与金融领域云计算平台的容灾能力等级划分为6级,并规定应用与金融领域云计算平台至少应达到容灾能力3级要求。
- 具体技术要求:从关键指标、数据备份、数据处理、网络能力、运维能力等方面提出相应技术要求,以确保在灾难发生时能够快速恢复云计算平台的运行。
-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布金融行业标准强化金融云规范管理的通知》(银发〔2020〕247号)
- 备案要求:要求金融机构在采用金融云时,应选择通过标准符合性自律备案的金融云。
- 备案办法征求意见稿:《金融云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已向部分金融机构、云服务提供商下发,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备案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金融云服务业务,同时金融机构不得使用未经备案的金融云产品。
-
《信息安全技术 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GB/T 31167-2014)
- 安全框架:规定了云服务商征信、经营基本情况、平台稳定性、技术供应链安全、安全管理能力、云平台的整体防护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为云服务供应商如何处理个人身份信息(PII)提供了指南。
金融服务云平台的监管法规涵盖了多个方面,旨在确保金融领域云计算服务的安全性、合规性和稳定性。这些法规不仅适用于金融机构和云服务提供商,也适用于相关的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