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负责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政府机构。以下是关于该局的详细信息,包括其主要职能、最新动态、联系方式等。
主要职能
就业促进与社会保障
- 就业服务:巴彦淖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制定和实施就业政策,组织各类招聘活动,提供职业指导和培训,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的就业。
- 社会保障:该局管理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推进社保卡的广泛应用,提升社会保障服务水平。
人才开发与人事管理
- 人才引进与培养:巴彦淖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全市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工作,组织各类人才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 人事管理:该局负责全市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包括岗位设置、人员聘用、考核评价等,推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劳动争议与劳动关系
- 劳动监察与仲裁:该局负责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处理劳动纠纷,维护劳动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 政策法规:制定和实施劳动法律法规,指导和监督企业依法用工,处理重大劳动案件,推动劳动市场的健康发展。
最新动态
信息公开与透明度
- 政府信息公开:巴彦淖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2024年通过门户网站和政务新媒体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包括财务预算、人事任免、社会保障政策等,确保公众的知情权。
- 培训与提升:该局举办了多场培训活动,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特别是“社银一体化”培训,促进人社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
就业与创业政策
- 创业补贴:巴彦淖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出了多项创业补贴政策,支持首次创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鼓励带动就业。
- 职业技能培训:该局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特别是针对重点群体的培训项目,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与电话
- 办公地址:巴彦淖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位于临河区新华西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大楼6023室。
- 联系电话:0478-8527210(人才服务与人事档案管理),0478-8527384(就业服务中心),0478-8761548(临河区人事档案信息中心)。
官网与新媒体
- 官方网站:http://rsj.bynr.gov.cn(巴彦淖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
- 政务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巴彦淖尔12333”(微信号:bynrs12333),提供各类人社政策和服务的信息。
巴彦淖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就业促进、社会保障、人才开发、劳动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局通过多种渠道公开信息,提升服务质量,推动人社事业的全面发展。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信息或办理相关事务,可以访问其官方网站或拨打相关电话。
巴彦淖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巴彦淖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主要职责包括以下方面:
-
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政策,组织起草地方性规定并监督检查实施情况。
-
统筹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制定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牵头拟订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
-
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拟订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政策及标准,监督基金管理,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草案,推进全民参保计划。
-
促进就业创业,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落实就业援助制度,统筹城乡就业规划,推动重点群体就业(如高校毕业生、农牧民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
劳动关系协调与争议处理,推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监督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执行,依法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维护劳动者权益。
-
公共服务与信息化建设,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社保查询等便民服务,推进“数字人社”建设,优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等基层服务网络。
-
风险防控与政策落实,开展就业、社保基金预测预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统筹推进延迟退休等改革,确保政策平稳实施。
下属机构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人事档案中心等分别承担争议调解、档案管理等专项职能。
巴彦淖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地址在哪里?
巴彦淖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地址位于临河区乌兰布和路东200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2025年3月的最新信息,该局部分业务咨询地址为政务服务中心五楼6号圆(巴彦淖尔市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建议前往前通过电话0478-8527251或0478-8527256确认具体办公位置及工作时间。
巴彦淖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民生方面有哪些具体项目和措施?
巴彦淖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民生方面推出了多项具体项目和措施,涵盖就业、社保、技能培训等领域,具体如下:
一、就业促进
-
就业促进行动
- 实施“春风行动”“春暖农牧民工”“就业援助”等招聘活动,提供岗位1500余个,覆盖制造、服务、医药等多个领域。
- 通过“降、贷、返、补、提”等政策组合拳,支持企业稳岗扩岗,2024年累计返还稳岗资金135万元,惠及企业41家。
- 推广“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模式,在社区、零工市场提供“一站式”创业培训、技能培训等服务,形成15分钟就业服务圈。
-
重点群体帮扶
- 针对高校毕业生开展“1131”帮扶举措,精准匹配本地岗位,实施“归雁计划”吸引本土人才。
- 为农民工提供公益性岗位,如光伏项目保洁员、信息员等,年增收6000-2万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二、社会保障
-
养老保险改革
- 试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经济补助,乌拉特后旗128名群众每人每年获100元补助,提高养老待遇。
- 推进社保数字化转型,拓展“全区通办”“跨省通办”服务,电子社保卡覆盖率达70.03%。
-
风险防控
- 健全社保基金“四位一体”风险防控体系,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三、技能培训
-
职业技能提升
- 开展订单式培训,如电商直播、新能源产业技能培训,2024年培训162名跨省学员,助力乡村振兴。
- 实施“河套工匠”计划,围绕优势产业打造“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品牌,年培训规模达1.5万人次。
-
产教融合
- 深化校企合作,支持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动态培训企业职工、高校毕业生6000人/年。
四、创业支持
-
创业担保贷款
- 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低息贷款,如强盛建材公司获300万元贷款用于设备购置,带动30余人就业。
- 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带动3人以上就业可获2万元补贴,正常运营3年再补2万元。
-
创业孵化服务
- 建设创业指导大师工作室,优化创业园(孵化基地)服务,降低创业门槛。
五、劳动关系保障
- 和谐劳动关系创建
- 认定和谐劳动关系单位93家、工业园区2个,签订电子劳动合同4.5万份。
- 推广工资保证金、实名制管理等制度,根治欠薪风险,保障农民工权益。
以上措施通过多维度协同推进,切实提升民生福祉,助力高质量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