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农场系列腐败案综合梳理
一、案件概述
阳江农垦系统自2013年起爆发多起重大腐败案件,涉及农垦局及下属农场、企业,主要表现为私设“小金库”、违规套取财政资金、官商勾结定制招标、贪污受贿等行为,涉案金额累计超2400万元,形成系统性、坍塌式腐败。
二、主要案件及涉案主体
-
坍塌式腐败案(2013-2015年)
- 涉案单位:阳江农垦局及红十月农场、平岗农场、织篢农场等。
- 涉案金额:总计2252万元,涉及48人,立案34人(含县处级干部4人),移送司法机关13人。
- 腐败手段:
- 私设“小金库”并挪用资金,2008-2012年从下属农场及企业提取资金超850万元;
- 编造虚假工程项目骗取财政补贴、农业专项资金及危房改造资金;
- 违规发放各类补贴,主要领导擅自决策薪酬分配。
- 关键人物:
- 阳江农垦局原局长李大胜:收受贿赂、侵吞公共财物,被开除党籍并移送司法;
- 多个农场原场长(如庄道源、张瑞金等)因受贿、贪污被查处。
-
农资采购腐败案(2011-2013年)
- 项目背景:漠阳江两岸优质水果产业带(投资1.5亿元)的化肥采购环节。
- 涉案人员:阳东县农林局原副局长曾华、种植管理股负责人黄芝南。
- 腐败手段:
- 与保得生物工程公司勾结,量身定制招标参数,帮助其中标并收受回扣;
- 通过虚增合同金额(中标价399.4万元,实际底价260余万元),收受贿赂100万元。
- 处理结果:曾华、黄芝南分别被判有期徒刑6年、7年。
三、腐败特征及社会影响
- 系统性塌方:腐败链条从农垦局高层延伸至农场中层及基层,形成集体性权力寻租。
- 多重利益输送:包括套取专项资金、官商分赃、违规分配国有资产等。
- 后续整改:阳江市纪委同步推进“以案治本”,强化财政资金监管及招标流程规范。
四、典型判决案例
- 吴华南贪污案:阳江农垦局办事员吴华南利用职务便利,通过虚假报销侵吞7.3万元,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五、时间线梳理
- 2011年:水果产业带项目启动,后续暴露招标腐败。
- 2013年:农垦系统腐败案发,纪委介入调查。
- 2014-2015年:李大胜等主要涉案人员被查处并移送司法。
- 2024年:阳江农商行原董事长孔传赞因金融腐败被查,反映反腐持续深化。
(注:案件细节及数据均源于公开通报及司法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