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S(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是一种以磷酸盐为基础的生理盐水类缓冲液,广泛应用于生物实验中。以下是关于PBS的详细解析:
一、核心成分与功能
-
基础配方
PBS主要由磷酸二氢钠(Na₂HPO₄)、磷酸氢二钠(KH₂PO₄)、氯化钠(NaCl)和氯化钾(KCl)按比例配制,通过二价磷酸盐(H₂PO₄²⁻/HPO₄²⁻)维持pH值稳定。
-
pH调节与渗透压平衡
通过调整Na₂HPO₄与KH₂PO₄的比例,PBS可覆盖8.0-9.0的pH范围,与人体体液渗透压接近,避免细胞因渗透压差异受损。
二、主要应用场景
-
细胞培养
作为细胞培养的常用溶剂,维持细胞生长所需的pH和渗透压环境。
-
免疫实验
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免疫荧光等实验中,用于清洗细胞或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物,提高实验特异性。
-
组织处理与样本制备
用于动物组织取材后的清洗,保持组织形态和功能完整性。
三、特殊配方变体
-
DPBS(去钙镁PBS) :通过去除Ca²⁺、Mg²⁺离子,防止钙离子对实验的干扰。
-
PBST(磷酸盐缓冲盐溶液) :添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20或Triton X-100,增强溶解性,常用于免疫实验。
四、与其他缓冲液的区别
-
TBS :成分类似PBS,但去除了Ca²⁺、Mg²⁺,更适合需要避免钙离子干扰的实验(如免疫印迹)。
-
生理盐水 :仅含氯化钠,无法调节pH,长期使用可能破坏细胞结构。
五、注意事项
-
配制时需使用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的混合液,避免直接混合产生沉淀。
-
实验中可根据需求调整阳离子组成(如添加KCl提高K⁺浓度)。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PBS是生物实验中不可或缺的溶剂和缓冲液,其核心优势在于pH稳定性和渗透压平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