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治疗室管理规范标准
一、分区布局与功能设置
-
功能分区
- 治疗区:分为普通透析治疗区和隔离透析治疗区,隔离区需独立设置并配备阳性复用室,用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血源性传染病患者,避免交叉感染。
- 辅助区:包括水处理间(面积≥水处理机占地1.5倍)、清洁库房、污物处理室、接诊区/候诊区、患者更衣室等。
- 医护区:含医护办公室、更衣室、治疗准备室等,需与污染区分隔。
-
洁污分区
- 清洁区:治疗准备室、水处理间、配液间、清洁库房等。
- 潜在污染区:透析治疗室、接诊区、患者通道等。
- 污染区:污物处理室、复用间、洁具间等。
-
空间要求
- 每个透析单元面积≥3.2㎡,床间距≥1米,通道净距≥1.3米。
二、人员配置标准
- 执业医师:至少2名,其中1人需具备肾脏病学中级以上职称及3年以上透析经验;每增加10台透析机需增配1名医师。
- 护士:每台透析机配备≥0.4名护士,治疗区内设护士工作站。
- 技师:至少1名,需掌握透析机和水处理设备维修技术。
- 培训要求:所有医务人员需具备3个月以上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工作或培训经历。
三、设备与设施要求
- 基本设备
- 三级医院至少配备10台透析机,其他机构≥5台;需配置水处理设备、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等。
- 急救设备
- 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抢救车等。
- 信息化设备
- 至少1台联网电脑,支持信息上报至全国血液净化登记系统。
- 环境要求
- 透析治疗室需符合Ⅲ类环境标准,配备通风/空气消毒装置、非手触式洗手设施等。
四、感染控制与质量管理
- 感染防控措施
-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定期监测透析液、透析用水质量及设备消毒效果。
- 手卫生设施需覆盖每个治疗区,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及干手设备。
- 质量管理体系
- 制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操作规程,明确岗位职责。
-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及报告制度,实施设备与耗材管理规范。
五、规章制度与监督
- 制度要求
- 包括患者登记、医疗文书管理、职业安全防护、医疗废物处理等制度。
- 监管机制
- 医疗机构需指定部门定期质量检查,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督导与评估。
以上标准综合了分区、人员、设备、感染控制及制度要求,确保血液透析治疗室安全、规范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