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的相关信息
在不同语境中,“昌江”所指地域不同,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作为河流的昌江
昌江是一条重要的河流,其流域涉及安徽、江西两省。
上游(安徽祁门段)
昌江上游在安徽省祁门县境内称阊江(南宁河),发源于大洪山。它向南流经多地,途中接纳秀溪、柏溪河、和溪等多条支流,至倒湖与大北河汇合后流入江西省境,县内流长79.8公里。此段地形特点为群山高耸,森林茂密,水流湍急,河床呈U形,河面宽80 - 150米,只能季节性通航小木船。
中游(江西浮梁段)
浮梁段昌江自祁门县往西南行,至皖赣边界倒湖右岸纳大北港水(沥水)后,进入江西省浮梁县境内,始名昌江。昌江由北向南穿越境内,至景德镇市昌江区竟成镇青塘村出境,止于鄱阳县姚公渡。该段干流在不同区间有不同的坡降和水面宽度,旧城以上地形陡峭,峡谷盆地相间,落差较大,水浅多滩,流域内多古老变质岩区;中游地带多小平原,主产粮食。
下游(江西景德镇段)
景德镇段昌江由浮梁县境流经昌江区境的竟成、吕蒙、鱿鱼山、丽阳出境,境内河段长37公里,流域面积8.88平方公里。根据地形变化,昌江河分为三段,旧城乡以上属山区河流,旧城乡至凰岗为丘陵平原地区河流,河床多呈V形,浅滩深潭呈阶梯形相间,河面宽100 - 250米。
作为行政区划的昌江
昌江一般指昌江黎族自治县,它是海南省直辖自治县。
历史沿革
昌江古称至来,后称昌化。隋大业三年(公元607 年)改为昌化县,此后历经多次变革,民国三年(公元1914 年)易名为昌江县。1958 年曾与其他县合并,1961 年分设新置昌江县,1987 年12 月30 日改名为昌江黎族自治县,1988 年4 月海南建省后,直辖于海南省。
地理环境
昌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阳光充足,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岛屿气候特点,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
辖区与人口
现辖7个镇174个自然村,其中黎族村庄103个,设有居民委员会7个,村民委员会69个,全县人口23万。
经济发展
- 农业:是全国著名的芒果生产基地,目标是发展成为全省的热带高效农业基地。
- 工业: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目标是发展成为全省的重工业区。
- 海洋产业:海洋开发前景广阔,拥有多个港口,昌化渔场是天然渔场和华南四大渔场之一,适宜开展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
自然资源
- 土地资源:全县土地面积239万亩,耕地面积21万亩,可开发利用土地69万亩,尚未利用土地22.3万亩。
- 森林资源:是海南省最大天然林区之一,全县森林面积56.12万亩,其中天然林39.6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2%。
-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藏有铁、铜、铅、金等,石碌铁矿是亚洲最大的露天铁矿和亚洲第一富铁矿。
旅游资源
拥有霸王岭自然保护区、棋子湾等旅游景点。霸王岭是中国唯一保护长臂猿及其生存环境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棋子湾位于昌江西部,石多沙白浪静,是天然浴场和光浴、沙浴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