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退休时的平均缴费指数是有可能小于0.6的。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平均缴费指数低于0.6的情况:
- 1.缴费基数与社平工资口径不一致:缴费指数是参保人员的缴费基数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值。如果分子的缴费指数是以地市级工资水平核算,而分母的社平工资是以省级的社平工资进行核算,就可能导致缴费指数小于0.6
- 2.部分地区最低缴费档次低于60%:虽然政策上要求的缴费档次通常是60%~300%,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地区可能存在低于60%的缴费档次。例如,北京市在2019年7月之前允许按照40%的档次缴费
- 3.养老金计发基数的存在:国家虽然要求缴费基数下限是60%的全口径社平工资,但并没有要求计算平均缴费指数使用的是上年度全口径社平工资。有的地方为了缩小养老金的差距,平均缴费指数的上年度社平工资指的是当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
- 4.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在不同地区之间转移养老保险关系时,缴费基数和社平工资的差异可能导致平均缴费指数的变化。例如,由山东省转移到上海市,缴费基数不变但社平工资不同,可能导致平均缴费指数低于0.6
- 5.特殊情况下的政策调整:例如,2020年由于特殊情况,国家没有调整当年的缴费基数下限,导致实际缴费指数低于0.6
退休时的平均缴费指数是有可能小于0.6的,具体情况取决于各地的社保政策和个人的缴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