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注射是一种将少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注射方法。以下是皮内注射的正确方法及其步骤图解:
皮内注射的正确方法
- 1.准备工作核对医嘱:确认患者身份、药物名称、剂量和注射部位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过敏史、皮肤状况和合作程度准备用物:准备好无菌注射器(通常为1ml注射器)、4.5号针头、消毒棉签、药液等。
- 2.选择注射部位常用部位:前臂掌侧下段、上臂三角肌下缘等。选择原则:选择皮肤较薄、容易辨认反应的区域。
- 3.消毒皮肤使用70%酒精或碘伏进行消毒,消毒范围直径不少于5厘米消毒后等待皮肤干燥,避免酒精残留影响注射。
- 4.注射操作持针姿势:用一手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进针角度: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度至15度角刺入皮内注射药液:缓慢推注药液0.1ml,使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
- 5.注射后处理拔针:迅速拔出针头,切勿按揉注射部位。观察反应:观察注射部位的反应,记录任何异常情况
注意事项
- 无菌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
- 避免碘酊:皮肤消毒时避免使用碘酊,以免影响对局部反应的观察。
- 药物过敏:注射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避免使用有过敏反应的药物
- 按压与观察:注射后避免按揉注射部位,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图示说明
以下是皮内注射操作步骤的图示说明:
1.消毒皮肤:使用消毒棉签进行消毒。
2.绷紧皮肤:用一手拇指和食指绷紧注射部位的皮肤。
3.进针角度: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度至15度角刺入。
4.注射药液:缓慢推注药液,形成皮丘。
5.拔针:迅速拔出针头。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确保皮内注射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如果有更多具体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建议咨询专业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