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简称IM)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注射方法之一,其目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肌肉组织,以便药物迅速吸收并发挥作用。根据搜索材料,肌内注射最常用的部位如下:
- 1.臀大肌:定位方法: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的连线),即为注射部位连线法: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特点:臀大肌是肌内注射最常用的部位,因为此处肌肉较厚,且远离大的血管和神经,适合注射大剂量的药物
- 2.臀中肌和臀小肌:定位方法:三角形定位法: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在髂嵴、示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区域,其内角即为注射部位三横指定位法: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病人的手指宽度为标准)为注射部位特点:臀中肌和臀小肌注射适用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因为此处血管、神经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
- 3.股外侧肌:定位方法:大腿中段外侧,位于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宽约7.5cm的范围特点:此处大血管、神经干较少通过,且注射范围较广,可供多次注射
- 4.上臂三角肌:定位方法: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特点:此处肌层较薄,只可作小剂量注射。由于位置容易操作,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期进行自我注射的慢性病患者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注射时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
3.长期肌内注射者,应有计划更换注射部位,避免或减少局部产生硬结
4.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其臀部肌肉发育不完善,肌内注射时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看出臀大肌是最常用的肌内注射部位,但具体选择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注射药物的性质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