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注射的部位及方法
一、注射部位
- 前臂掌侧下1/3处:主要用于过敏试验(如青霉素皮试),此处皮肤薄、血管少,便于观察局部反应。
- 上臂三角肌下缘:适用于预防接种(如卡介苗)。
- 局部麻醉区域:根据麻醉需求选择特定部位,如手术切口周围。
二、操作方法
-
准备
- 使用1ml注射器及4-5号针头,抽取药液后排尽空气。
- 用75%酒精消毒皮肤(忌用含碘消毒剂),待干。
-
进针与注射
- 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10°角刺入皮内。
- 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后,缓慢推注药液0.1ml,形成直径约5mm的圆形隆起皮丘(毛孔可见)。
-
拔针与观察
- 迅速拔出针头,禁止按压注射部位。
- 过敏试验需观察20分钟,预防接种观察15-30分钟,记录局部反应及患者不适症状。
三、注意事项
- 注射过程中避免抽回血,防止药液误入皮下组织。
- 消毒时避免反复用力摩擦皮肤,酒精过敏者可用0.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替代。
- 注射后皮丘需完整无渗漏,若出现伪足或发红需及时处理。
- 皮内注射与皮下注射区分:前者角度为5°-10°,后者为30°-45°,避免混淆操作。
注:操作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执行,具体流程可能因医疗场景和药物类型略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