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 B 超检查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但也不建议频繁进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潜在生物效应:B 超检查利用的是超声波,虽不是电离辐射,但长时间或频繁接触高频声波可能引起组织局部温度升高,或产生机械效应。当这种热效应或机械效应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对人体组织产生不良影响,如影响细胞内的物质,包括染色体等。对于胎儿来说,也可能会干扰其正常的生长发育环境。
- 影响检查结果准确性:B 超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检查时的操作手法、技术水平、图像质量、病灶的位置和形态等。频繁进行 B 超检查,可能会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导致结果出现偏差,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甚至可能出现误诊或漏诊的情况。例如,一些微小的病变可能在某次检查中被遗漏,而频繁检查可能会让医生过度关注某些假象或正常的生理变化,从而忽略了真正的问题。
- 引发身体不适:检查时,超声探头需在身体表面移动,且要涂抹耦合剂,对于一些皮肤敏感的人来说,频繁检查可能导致皮肤不适,如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如果是进行经阴道、经直肠等特殊部位的 B 超检查,还可能引起局部黏膜的不适或损伤。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接受检查,也可能会让患者感到疲劳和不适。
- 造成心理压力:频繁的 B 超检查可能会让患者产生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特别是当检查结果显示有一些不确定的情况时,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其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 浪费医疗资源:B 超检查需要使用专门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频繁进行检查会占用大量的医疗资源,增加医疗成本,也会影响其他患者对医疗资源的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