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五统”是中国农村税费改革前的一项制度,涉及村级和乡镇级的提留和统筹费用。关于其收缴方式,特别是是否以人头为单位,以下是详细的解答。
三提五统的具体内容
三提
- 公积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植树造林、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和兴办集体企业。
- 公益金:用于五保户的供养、特别困难户的补助、合作医疗保健以及其他集体福利事业。
- 管理费:用于村干部的报酬和管理开支。
五统
- 教育费附加:用于乡村两级办学,即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
- 计划生育费:用于宣传计划生育政策、给计划生育家庭提供服务。
- 优抚费:用于给那些军人家属、烈士家属发放补助。
- 民兵训练费:用于组织民兵训练,以备不时之需。
- 乡村道路建设费:用于修建和维护乡村道路,方便出行和农产品运输。
三提五统的收缴方式
以户为单位
- 户为单位收缴:三提五统的费用一般是按户收缴的,而不是按人头收缴。例如,1998年某农户交了204元的三提五统费用,而公粮交了527公斤。
- 具体金额:不同年份和地区的具体金额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按户均分负担,而不是按人头平均分摊。
以实物充抵
- 实物充抵:在早期,三提五统的费用有时以实物(如粮食)的形式来充抵,而不是直接以货币形式收取。
- 实际操作:这种实物充抵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现金负担,但也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
三提五统的历史背景
农村税费改革
- 改革背景:三提五统制度在2002年随着农业税的取消而逐步消失,此前它是农村税费体系的一部分。
- 政策调整:取消三提五统是为了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干群关系。
农民负担
- 农民负担:三提五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的实际负担可能超过收入的30%。
- 社会反响:由于负担过重,农民对三提五统的抵触情绪较大,这也促使政府逐步取消这一制度。
三提五统的费用一般是按户为单位收缴的,而不是按人头平均分摊。尽管在某些情况下,费用也可能以实物形式充抵,但总体上是按户均分负担。这一制度的取消标志着中国农村税费体系的重大调整,旨在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