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在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主要的区别:
- 1.定义和条件:居民个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8年修订)》的规定,居民个人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1.在中国境内有住所。2.无住所但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183天的个人
- 2.纳税义务:居民个人:需要就其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仅需就其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 3.税率和计算方式: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采用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每月可以扣除5000元和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等适用的税率表是年度综合所得税率表非居民个人:按月计算应扣缴的税款,不累计计算每月可以扣除5000元,除公益捐赠外不能扣除其他适用的税率表是月度税率表
- 4.其他分类所得:对于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的扣税方式一致
- 5.税收协定的影响:如果非居民个人来自与我国签署有税收协定(安排)的国家(地区),并且协定中有税收优惠规定,非居民个人可以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
- 6.年度汇算清缴:居民个人:需要进行年度汇算清缴非居民个人:不需要进行年度汇算清缴
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在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纳税义务、税率计算方式、扣除项目和年度汇算清缴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