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钢筋是指在施工现场或加工厂内经切割、弯曲、连接等工艺处理后的钢筋半成品或可直接安装的钢筋构件,其加工及管理需符合规范要求。以下是相关技术要点及管理规范:
一、加工流程与技术标准
-
加工工艺
- 直径≥16mm的钢筋采用滚压直螺纹连接,直径<16mm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
- 箍筋末端弯钩角度为135°,平直段长度≥10d,加工时需使用专用模具控制尺寸和角度。
- 梯子筋、定距框、马凳等辅助构件需按设计图纸精确加工,确保定位准确。
-
质量检验
- 直螺纹丝头加工后需用环规、丝头卡板检查牙形、螺距及秃牙长度,确保符合《钢筋滚轧直螺纹接头技术规程》。
- 箍筋加工后需通过“箍筋检查模具”验证尺寸和弯钩质量。
二、成品管理要求
-
标识与存放
- 成品钢筋需分类标识并堆放,底部设置离地≥200mm的堆场架,避免锈蚀和污染。
- 原材料及成品需悬挂标识牌,注明规格、批次、检验状态等信息。
-
数字化管理
- 采用RMES等管理平台实现原材入库、加工排产、半成品出库的全程数字化,优化裁切组合方案,提高出材率至99.1%。
- 通过物联网技术自动获取设备加工数据,减少人工误差并实时统计消耗量。
三、施工质量控制
-
安装规范
- 绑扎时需确保水平/竖向钢筋间距、搭接长度(≥30cm)及绑扎道数符合设计要求,严禁跳绑。
- 保护层垫块厚度需满足设计,主次梁交叉处垫块厚度为主梁保护层厚度加受力钢筋直径。
-
特殊部位处理
- 基础梁、筏板后浇带及灌注桩螺旋箍筋端部需按22G101图集构造要求施工。
- 墙柱主筋定位采用梯子筋或加箍筋,防止浇筑时偏位。
四、创新应用实例
- 标准化加工厂:如潮汕环线高速公路预制梁场,采用全封闭管理,配备数控设备及胎具绑扎工艺,实现钢筋加工精度≤2mm,日产量达6片梁。
- 工具化堆场:使用工字钢焊接的成品堆放架,搭配压型彩钢板防雨,黄黑警示线标识提升安全性。
五、规范与验收
- 原材料进场需核验品牌、炉号、检测报告,24小时内完成报验及送检,不合格品退场需留存影像记录。
- 加工车间需悬挂料单,主筋弯锚长度、平直段长度等参数需与22G101图集一致。
综上,成品钢筋的高效加工与严格管理是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的重要环节,需结合数字化工具与标准化工艺实现全流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