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天然合成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具有以下核心特征和功能:
一、定义与本质
-
微量性 :在植物体内含量极低(通常为ppm级),但能显著调节生理活动。
-
内源性 :由植物自身合成,非外部添加。
-
信号传导分子 :通过极低浓度传递信号,调控细胞分裂、伸长、分化等生理过程。
二、主要功能
植物激素参与调控植物生命活动的多个方面:
-
生长与发育
-
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和分裂,影响向光性、向地性及顶端优势。
-
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茎秆伸长。
-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器官分化。
-
-
环境适应
-
脱落酸调节种子休眠与萌发,帮助植物应对干旱、低温等环境压力。
-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诱导叶片脱落。
-
-
生理平衡
- 激素间存在拮抗或协同作用,维持生理平衡。例如生长素与脱落酸在果实发育中起相反作用。
三、分类与代表物质
目前已知六大类植物激素:
-
生长素(Auxin)
-
赤霉素(Gibberellins)
-
细胞分裂素(Cytokinin)
-
脱落酸(Abscisic Acid)
-
油菜素甾醇类(Brassinosteroids)
-
乙烯(Ethylene)
- 其他如茉莉酸(JA)、水杨酸(SA)等也具有特定功能。
四、与动物激素的区别
-
来源与作用范围 :植物激素由植物细胞合成,作用范围局限于植物体内;动物激素由专门腺体分泌,具有全身性作用。
-
安全性 :植物激素不会对人类产生激素效应,但过量使用可能影响农业生态。
五、应用价值
通过调控植物激素代谢,可改良作物株型、提高产量或品质。例如:
-
调节开花时间以适应市场需求。
-
延长保鲜期(如乙烯调控)。
-
抗逆性增强(如脱落酸增强耐旱性)。
总结 :植物激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隐形指挥家”,通过精细调控实现从种子到成熟的全过程,同时与环境信号相互作用,维持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