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三防漆标准解析
一、厚度控制
- 喷漆厚度:湿膜厚度建议控制在 0.05mm~0.15mm,干膜厚度为 25μm~40μm;若需更高防护,可进行二次涂覆,但需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 行业差异:不同行业对厚度要求不同,例如高湿环境需更厚涂层,而散热要求高的场景需避免过厚。
二、涂覆工艺要求
- 涂覆方式:包括浸渍(适合大型设备)、喷涂(中小型经济适用)、刷涂(小型设备)和选择性涂覆(精准覆盖)。
- 操作规范:
- 涂覆前需清洁并干燥PCB表面,必要时进行除锈、脱脂处理。
- 不可涂覆区域(如连接器、散热片)需用防焊胶遮盖。
- 固化要求:二次涂覆需等第一层完全固化后进行,且部分工艺需加热加速固化。
三、环境及设备要求
- 温湿度控制:
- 温度建议 15℃~30℃,相对湿度 40%~75%,避免湿度过高导致漆膜起泡或干燥不良。
- PCB需预干燥以去除潮气,确保三防漆附着力。
- 场所规范:需无尘、通风,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并做好静电防护。
四、安全与防护规范
- 人员防护:操作时需佩戴防毒面具、橡胶手套、护目镜等,避免接触皮肤或吸入挥发物。
- 溶剂管理:含苯类产品需防火,环保型(如TIS-NM)安全性更高;工具使用后需及时清洗。
五、质量验收标准
- 外观检测:漆膜需平整均匀,无气泡、针孔、流挂、半润湿等缺陷。
- 功能性验证:确保涂层覆盖焊盘及元件,不影响散热和电气性能,必要时进行修复(如局部去除重涂)。
六、特殊场景处理
- 元器件更换:需用电烙铁拆除旧件,清洁焊盘后焊接新件,并补刷三防漆。
- 高防护需求:在盐雾、震动等恶劣环境中,需结合多次涂覆和严格工艺控制。
通过上述标准,可平衡防护效果与生产成本,延长PCB在复杂环境中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