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在医保工作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并确保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意见:
1. 政策指导与培训
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往往需要面对复杂的医保政策和频繁的政策变动。因此,建议医保局定期给乡镇医院提供业务指导,比如每月一次下乡指导,多提供渠道跟医保局对接。同时,考虑到基层医保队伍存在学历偏低、计算机操作不熟练等问题,迫切需要提升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等。通过组织专业礼仪、应急应对等培训,并采取岗位能手评选、大练兵的办法,可以有效提高基层医保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2. 简化流程与优化政策
当前的一些医保报销流程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可能过于复杂,例如患者就医报销需凭医保电子凭证二维码或密码,门诊慢特病报销需线上办理或到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申报,这对于农村地区的空巢老年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障碍。简化这些流程,取消不必要的限制,如个人年度限额、仅限本人使用且年底清零等规定,将有助于提升参保群众门诊就医报销的便利性。
3. 强化药品供应保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临着药品种类有限的问题,很多常用的治疗常见病的药品不在基药和集采目录中,导致患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为此,应逐步放开基层用药限制,加快落实《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药品品种和数量,加强二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衔接,以满足患者需求。
4. 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现代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例如,可以通过建立医保信息平台,让患者能够在线查询医保信息、预约挂号以及进行费用结算等操作,从而减少患者的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
5.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为了解决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基层卫生院房屋修缮和设备购置,保证其正常运转;同时加强对口帮扶,促进优质资源下沉,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还应鼓励和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推广适宜技术,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6. 推进医养结合
鉴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基层医院接收的老年患者较多,但现有的养老配套设施和专业养老人才队伍尚不完善。对此,可以通过设置公交站牌方便交通不便地区的居民就医;建立养老职业培训机构,培养养老服务管理和老年医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并且帮助医院和养老机构紧密衔接,配置必要的硬件设施。
7. 完善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内控内审管理制度及操作规范,严格执行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规范医保经办事项的受理、初审、复核等环节,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行。同时,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特别是民营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从严从实进行源头治理,防止欺诈骗保行为的发生。
为了改善基层医院的医保工作状况,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包括但不限于政策指导与培训、简化流程与优化政策、强化药品供应保障、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医养结合以及完善监督机制等方面。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也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