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医保局在2023年11月推出了第三批医保便民惠民新举措,旨在进一步提升医保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这些举措涵盖了异地就医、慢性病保障等多个方面,旨在解决群众在医保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
省内异地自行外出就医直接结算“免备案”
免备案政策
参保人员在省内异地就医时,属于非急诊抢救且未办理转诊手续的临时自行外出就医情形,无需办理备案登记手续,凭医保码(医保电子凭证)、社会保障卡或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即可在异地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直接结算。
这一举措大大简化了参保人员在异地就医的流程,减少了备案的繁琐步骤,提高了就医的便捷性和效率。
工作流程
医保信息系统支持参保人员省内异地直接结算“免备案”;就医地联网定点医疗机构HIS系统直接读取医保电子凭证、社会保障卡或身份证等就医凭证信息,实现临时自行外出就医人员省内异地直接结算。
通过医保信息系统的支持,就医流程得以简化,参保人员无需担心备案问题,可以更顺利地进行异地就医和结算。
网上方便门诊诊查费“一元钱”
互联网远程方便门诊
完善“方便门诊诊查费”项目价格政策,增加“互联网远程方便门诊参照执行”的项目内涵,将“一元钱”的方便门诊应用场景从线下向线上拓展延伸,方便群众获取互联网医院复诊电子处方。
互联网远程方便门诊的推出,使得参保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复诊和开药,避免了频繁往返医院的麻烦,提高了就医的便捷性。
工作流程
提供复诊服务的经省级卫生健康等部门批准的互联网医院开发“互联网远程方便门诊”功能模块,并做好电子处方流转等配套功能维护;患者在提供复诊的互联网医院“小程序”上,通过远程方便门诊请医生开检查单和电子处方,实现“线上开单,线下检查拿药”。
通过完善互联网医院的功能和维护,参保人员可以更方便地获取电子处方,进一步提升了就医体验。
省内门诊慢特病待遇资格互认
待遇资格互认
参保人员在办理医保关系转移、变更参保险种、变更统筹区参保等医保关系变更时,各地医保经办机构通过提取信息平台数据或由参保人主动提供信息等方式,在省内实现其门诊慢特病待遇资格互认。
这一举措避免了参保人员在医保关系变更后需重新申报门诊慢特病待遇资格的繁琐流程,确保了待遇的连续性和及时性。
工作流程
参保人员在办理医保关系转移、变更参保险种、变更统筹区参保等医保关系变更时,医保信息平台同时提取该参保人员门诊慢特病数据;如医保信息平台无法提取,由参保人员主动联系原参保地提供原门诊慢特病相应信息;自办理医保关系转移、变更参保险种、变更统筹区参保之日后,实现其门诊慢特病待遇资格互认。
通过信息平台的对接和数据提取,医保经办机构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待遇资格的互认,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新增6种“免申即享”门诊慢特病病种
免申即享病种
针对帕金森综合征、先天性免疫蛋白缺乏症、心脏冠脉搭桥术后、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生障碍性贫血6个病种,参保人员因诊断上述疾病住院治疗并出院结算后,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根据医保信息平台筛选的“预享受人员名单”,联系参保人员(或家属)并根据其意愿,直接认定相应门诊慢特病,并短信通知其享受相应待遇。
这一举措简化了特定病种的申请流程,使得参保人员可以更快地享受医保待遇,提升了政策的可及性和群众的获得感。
工作流程
确定“免申即享”病种以及疾病诊断医保ICD代码;医保信息平台采取“T-1”模式筛选出“预享受人员名单”,定时推送到基本医保门诊慢特病鉴定模块系统;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与参保人员本人(或家属)联系,根据其意愿决定是否为其办理门诊慢特病保障待遇;医保经办机构在医保信息平台维护相关信息并通过系统短信通知参保人员。
通过信息平台的自动筛选和联系机制,医保经办机构可以高效地完成待遇资格的认定和通知,确保参保人员及时享受待遇。
手工报销大额医药费用“快速办”
快速报销流程
参保人员单笔医药费用超过5万元的,在报销材料齐全、未涉及意外伤害医药费用报销情况下,申请手工报销时,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在7个工作日内办结。这一举措缩短了高额医药费用的手工报销时限,减轻了参保人员的资金压力,提高了报销效率。
工作流程
各医保经办机构优化手工报销大额医药费用报销流程;各医保经办机构对于手工报销大额医药费用单独建账,快速办理。通过优化流程和单独建账,医保经办机构可以更高效地处理高额医药费用的手工报销,提升了服务质量。
职工门诊统筹定点药店“网上查”
网上查询定点药店
通过“安徽医保公共服务”小程序(微信、支付宝、皖事通3个端口),发布纳入职工医保门诊统筹结算范围的定点零售药店信息,并根据定点零售药店调整、纳入情况,及时动态更新维护信息,为参保群众提供“7×24小时不打烊”查询服务。
这一举措方便了参保职工查询和了解哪些定点零售药店可以纳入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结算范围,确保了门诊统筹保障待遇的顺利享受。
工作流程
发文通知各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梳理纳入本地职工医保门诊统筹结算的定点零售药店信息,规范协议服务属性维护;各统筹地区在“安徽医保公共服务”小程序,添加“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定点零售药店信息查询”服务事项功能;参保人可通过“安徽医保公共服务”小程序查询门诊统筹定点零售药店信息。
通过动态更新和维护信息,医保经办机构可以确保参保职工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定点药店信息,提升了服务的便捷性和透明度。
安徽省医保局推出的第三批医保便民惠民新举措,涵盖了异地就医、慢性病保障等多个方面,通过简化流程、优化服务、提高效率,显著提升了参保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也推动了医保服务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
安徽医保局便民举措的具体实施时间
安徽省医保局推出的便民举措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主要举措及其具体实施时间:
-
就医结算“一码通办”:2023年5月下旬,各市至少开通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就医结算“一码通办”。
-
三类慢性病待遇“免申即享”:2023年6月下旬,针对器官移植术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恶性肿瘤的参保患者,出院结算后直接认定相应的门诊慢性病待遇。
-
异地就医“自助备案”:2023年6月下旬,参保群众可通过手机或电脑登录安徽医保公共服务平台,出院前办理自助备案,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
医保政策“一张明白纸”:2023年6月上旬,统一全省医保政策“明白纸”格式,并在各级医保部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发布。
-
医保政策“一号问”:2023年5月下旬,以“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为主体,推行医保政策“一号问”服务。
-
医保结算信息“随时查”:2023年5月中旬,参保群众可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皖事通APP等渠道随时查询、下载、打印自己的医保结算信息。
-
医保经办“同城通办”:2023年6月下旬,首批对7项医保业务推行市域范围内医保经办服务“同城通办”。
-
省内异地自行外出就医直接结算“免备案”:2023年12月下旬,参保人员在省内异地就医时,无需办理备案登记手续,凭医保码、社会保障卡或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即可直接结算。
-
网上方便门诊诊查费“一元钱”:2023年12月下旬,完善“方便门诊诊查费”项目价格政策,将“一元钱”的方便门诊应用场景从线下向线上拓展延伸。
-
新增6种“免申即享”门诊慢特病病种:2023年12月下旬,针对帕金森综合症、先天性免疫蛋白缺乏症等6个病种,参保人员出院结算后,医保中心根据信息直接认定相应门诊慢特病待遇。
安徽医保局便民举措有哪些成功案例
安徽医保局在便民服务方面推出了多项成功举措,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
-
庐江县医保局的服务优化:
- 简化流程:通过“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等措施,庐江县医保局将医保经办服务从“群众跑腿”转变为“数据跑路”,极大提升了群众的办事效率。
- 综合服务:实现“一窗通办”,群众只需取一个号、排一次队即可办理多项业务,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 智慧经办: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推广“互联网+医保”服务模式,参保人可通过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平台随时随地办理医保业务。
-
池州市医保局的生育津贴免申即享:
- 流程再造:通过数据共享和系统自动比对,精简生育津贴支付的申请、审核、发放等环节,业务环节精简率达40%,平均办理时长缩短至10个工作日以内。
- 数据赋能:开发“生育津贴免申即享”服务模块,实现生育信息自动采集、录入和上传,推动数据高效归集与应用。
-
淮南市医保局的智慧医保优化:
- 线上服务升级:全面推广医保码应用,参保群众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支付宝、微信等多渠道激活使用医保码,享受挂号、缴费、查询等“一码通办”服务。
- 线下服务贴心:推进“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将更多医保服务事项下沉到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基层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方便群众就近办理。
- 数据赋能提质效:依托医保数据专区,加强对医保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为医保政策制定、调整提供数据支撑。
-
阜阳市医保局的线上购药服务:
- 医保线上购药:与“饿了么”平台合作,推出医保线上购药服务,参保群众可通过“饿了么”APP或支付宝“饿了么”小程序实现“线上下单——医保结算——即时配送”的全流程智慧购药体验。
-
肥西县医保局的“15分钟医保服务圈”:
- 健全服务体系:实现乡镇、村服务网络全覆盖,建立以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医保经办站为主体、村(社区)医保经办点为“前哨”的医保经办网络。
- 优化经办服务:推行“一窗通办”,简化办事流程,全面落实“一窗式”综合柜员制。
- 推进数据赋能: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供“网上办、掌上办”服务,全年线上办件量达4万多件,线上办件率达70%以上。
-
亳州市谯城区的智慧医保建设:
- 医保“普通话”应用:建立15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实现疾病诊断代码、手术操作代码、医疗服务项目代码、药品代码、医用耗材代码的统一应用。
- 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推进全国医保信息平台建设,全区770余家定点医药机构上线应用,涵盖公共服务、经办管理、智能监控、宏观决策四大类共14个子系统。
- 智能监管:通过事前提醒、事中控制、事后审核全过程智能监管,提升医保基金监管能力。
安徽医保局便民举措对患者和医疗机构的影响
安徽省医保局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便民举措,这些举措不仅对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也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下是对患者和医疗机构的影响分析:
对患者的影响
-
生育医疗费用异地直接结算:参保人员在省内不同地市生育时,无需再垫付医疗费用,可直接进行结算报销,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和办理手续的复杂性。
-
生育津贴直接发放到个人:确保女职工能够及时、足额地获得生育津贴,保障了她们的合法权益。
-
药品价格透明化:通过推出全省统一的“药品比价”小程序,患者可以方便地查询药品价格,促进药品价格的透明化和合理化。
-
医保电子钱包:参保人可以申请开通个人电子钱包,实现家庭成员的共济使用,极大地方便了就医购药,提高了支付效率。
-
免陪照护服务:医疗机构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时的全天候照护服务,提升了患者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对医疗机构的影响
-
医疗费用降低:通过规范治理医疗服务价格,降低了多项检查和治疗项目的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促使医疗机构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
-
数字化服务提升:推动医保电子凭证和移动支付的应用,医疗机构需要提升信息化水平,优化服务流程,以适应新的支付方式和患者需求。
-
监管和合规要求增加:随着医保管理的精细化,医疗机构需要更加严格地遵守医保政策,确保收费行为的合规性,避免因违规操作而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