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医保最新政策主要围绕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保协同发展及服务优化展开,具体内容如下:
一、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面升级
-
扩大覆盖范围
廊坊市北三县(含雄安新区)、迁安、曹妃甸等6个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重点地区新增多家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同时扩大天津市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药机构数量至476家(住院)、2552家(普通门诊)、1019家(门诊慢特病)。
-
实现“15分钟便民服务圈”
通过优化信息系统,参保人员在京津冀区域内就医无需备案,实现住院、门诊、门诊慢特病就医“免备案”,并扩大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病种范围至5种(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等)。
-
政策统一性
三地执行统一的医保目录、报销比例等政策,参保人员在区域内就医与本地就医待遇一致。
二、医保协同发展措施
-
医联体建设与资源共享
京津冀建立115个医联体,914家医疗机构实现60项检验结果互认、686家实现50项影像检查资料共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北京支持雄安宣武医院、市疾控中心迁建等工程,同时推进首儿所附属医院通州院区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
-
监管机制创新
宝坻区与通州区、唐山市建立异地就医医疗保障基金协同监管机制,通过信息共享、联合核查维护基金安全。
三、其他重要调整
-
门诊药品外配管理规范
河北省自2025年11月25日起停止接受纸质外配处方,推动电子处方应用。
-
医保个人账户新功能
参保人可通过“河北智慧医保”微信绑定共济账户,代为缴纳居民医保费。
四、注意事项
-
异地就医需持社会保障卡,在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
-
门诊慢特病需在参保地完成资格认定;
-
不同地区可能存在细微政策差异,建议提前咨询当地医保部门。
以上政策体现了京津冀医保协同发展的核心目标:打破行政壁垒、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医疗保障水平,让群众享受“同城化”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