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12-2022《煤的工业分析方法》是国家标准中针对煤样水分、灰分、挥发分及固定碳测定方法的最新规范。其核心内容如下: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褐煤、烟煤、无烟煤及水煤浆的工业分析。
二、主要分析项目与方法
-
水分测定
- 空气干燥法:称取煤样于(105~110)℃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通过质量损失计算水分含量。烟煤干燥1小时,无烟煤1.5小时,需注意干燥后冷却方式和检查性干燥要求(当水分≥2.00%时)。
- 通氮干燥法:在氮气环境中干燥,适用于需避免氧化的样品。
-
灰分测定
- 缓慢灰化法(仲裁方法):煤样从室温逐步升温至815±10℃,灼烧至恒重,适用于精确分析。
- 快速灰化法:直接将煤样送入815±10℃马弗炉中灼烧,缩短时间但需严格控制温度。
-
挥发分测定
- 将煤样置于900±10℃高温炉中隔绝空气加热7分钟,冷却后称量质量损失计算挥发分含量。需使用专用坩埚(15~20g)并确保炉温稳定。
-
固定碳计算
- 通过差减法得出:
固定碳(%)=100%-(水分%+灰分%+挥发分%)。
- 通过差减法得出:
三、关键更新与注意事项
- 替代标准:整合并替代GB/T 212-2001、GB/T 15334-1994及GB/T 18856.7-2022,统一了煤及水煤浆的分析方法。
- 引用文件:需遵循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如GB/T 218《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
- 操作规范:
- 灰分测定时需进行“检查性灼烧”,直至连续两次质量变化≤0.0010g。
- 挥发分测定需严格控制加热时间和坩埚密封性。
四、应用场景
为煤炭加工、燃烧效率评估及碳排放核算提供基础数据,例如发电行业需依据灰分和固定碳含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
(注:现行版本为2022年发布,实施时需注意与旧版标准的差异。)